說起婚禮,這個極致浪漫儀式,你會想起什么呢?
美輪美奐的婚紗、一塵不染的西服、夢幻的儀式與場地、快樂的派對......
婚禮中的每一個元素,仿佛都是為了滿足我們關于浪漫的一切想象。
而婚紗,作為當下人類的這一終身大事——結婚所必備的服裝,無論是拍攝具有紀念意義的婚紗照,還是舉辦婚禮,婚紗都是新娘們一定會認真考慮與挑選的“結婚單品"。
婚紗
婚紗,之所以在當下的“結婚流程中占據著如此重要的地位,與其源遠流長的發展過程不無關系。
與一切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的服裝一樣,婚紗在國內外也有著極為精彩的發展史。
雖然現在我們身在中國,但大多數的婚禮禮服與流程,都是在19世紀末、20世紀初之后由西方傳入中國的,并沿用至今。
歷史上第一件正式婚紗的誕生,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久遠。
第一件婚紗
在1840年,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結婚時,穿上了一襲由漂亮的中國錦緞制作而成的白色禮服。這件禮服有著漂亮的拖尾,長達18英尺。隨著禮服與拖尾一起的,還有白色的頭紗。
女王維多利亞穿著這樣純白、驚艷的禮服出現在婚禮上,吸引了全場人的目光。
所以她的這一驚人之舉,十分令人驚艷。不久以后,在驚艷之余,更迅速成為了英國乃至歐洲的一大流行風尚,廣泛流傳。
從19世紀開始,西方婚禮上,新娘才會相對統一地選擇身穿白色結婚禮服。白色禮服也逐漸成了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。
婚禮穿戴婚紗的習俗看似歷史短暫,不過一百余年。然而嫁衣與婚服由來已久,可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古埃及時期。
所以,在形成身穿白色禮服作為“婚紗”的習俗之前,西方的“婚服”歷史也是非常精彩、悠久的。
古埃及——最早的婚服
根據遺留下來的象形文字記載,古埃及宮廷貴族新娘的傳統穿著,是白色亞麻質地的多層細褶薄紗裙。
這種裙前胸袒露,袖到肘部,胸、腰部位由線繩系在乳房以下,下身著鐘形衣裙。這種嫁衣裙子整體緊身合體,褶裥裝飾層次分明,被認為是現代婚紗禮服的雛形。
因為當時衣物多是由亞麻紡線織布制成的,而亞麻材料染色十分困難,所以這些裙子的顏色會以白色為主,其他顏色如黃、藍、綠、紅色等,只會小面積使用。
古羅馬——婚紗的雛形
公元前9世紀的古羅馬,在文化禮儀上進入成熟繁盛階段。“宗教”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,各司神靈的形象描摹,在重要儀式中也隨處可見。
這個時期,“白色”象征歡慶喜樂,人們時常在節慶場合穿戴白色衣飾;槎Y作為人生最重要的典禮之一也不例外。
除了顏色的限定,傳統嫁衣的配飾也常展現出純潔的象征形態;槎Y上,新娘身著一件由父母贈送的嶄新白色丟尼加(Tunica)禮袍,以此象征新娘的純潔。丟尼加禮袍上系有一個只能由新郎解開的大力神赫拉克斯(Herculean)結。
整套婚紗中,最重要的元素是“頭紗”(Nuhere),為面紗(Veiling)的術語,同義于結婚。面紗多為橘黃色,取自代表純潔處女的女灶神Vesta的火焰。
而新娘頭上的白色百合花環,不僅是對婚紗的呼應,更是純潔象征的加強。
14世紀——裙拖的產生
14世紀,由于宗教和十字軍東征開辟出的通往東方一條“絲綢之路”,促進了東西方文化藝術和商業貿易的交流。
這不僅增加了服裝面料的多樣性,更帶動了刺繡、紋樣、鑲嵌珠寶等裝飾潮流。
在這個時期,帶有裙拖的緊身柯特哈蒂裙(Cotehardie)成為了傳統的婚紗?绿毓偃沟闹饕厥抢俳z,袖子長、貼體,膨大的裙子開一條裂縫,露出里面也帶有裙拖的襯裙。
裙拖元素直到20世紀,一直是婚紗時尚中不可缺少的。
16世紀——緊身衣和裙撐
隨著緊身胸衣和裙撐的出現,裙裝開始了“上衣緊束,下裙膨大”的形式,禮服的概念在這個時期逐漸清晰化。
禮服會利用填充物來創造立體效果,強調女性身材的幾何形態,令腰肢更為纖細,整體曲線明顯。
此時,服裝本身表現立體的外觀,擴大和豐富了設計師的思路,為后來的婚紗禮服設計中立體裁剪作了鋪墊。
在文藝復興時期,服飾流行著“分拆為各個部件,相互獨立構成,穿著時需要將其組裝在一起形成明確的外形”的潮流。因此,婚紗的豐富性得到了較快的發展。
與以往利用植物等作為象征物的習俗不同,文藝復興時期的婚紗逐漸強調身上不同部位的裝飾物——比如“結婚戒指”是誓言和真愛的象征,“胸針”是代表了純潔和堅貞的象征。
17世紀——巴洛克的奢華
17世紀,中產階級逐漸壯大,服裝不再是純粹實用主義的東西,而變成了穿著的藝術形式。
此時,富麗豪華的巴洛克藝術與輕便纖巧的洛可可藝術在歐洲風靡一時,也最大程度地顯現和推動了禮服隆重、壯麗的風格。
輕柔的蕾絲裙袍,燦爛而純粹的織錦、絲綢、緞子上大量裝飾著刺繡、蝴蝶花、緞帶和珠寶,裙子里夸張的裙撐,掃地式的裙拖,裸露的落肩領線,寬大的泡泡袖,都為待嫁新娘所追捧。
與維多利亞服飾的分部組成不同,17世紀的巴洛克樣式則把這些部件完整地連接在一起,形成一種流動而統一的基調。
婚紗各部件間的界線消失了,增強的整體感表現出強有力的躍動的外形特色。
18世紀——洛可可的優雅
在洛可可時期,女性的身體成為男人瘋狂追求、欣賞的對象,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大行其道。于是,服飾風格從粗曠、豪放轉為婉約、細膩。這種革命性變化被稱為“Rococo fashion”。
于是,代表權力和財富的蕾絲在婚紗中被運用到極致,“暴露而優雅”成為了婦女們著裝的標準。此時的婚紗拋棄了單純、和諧、穩重的古典風范,追求一種繁復夸飾、富麗堂皇、氣勢宏大、富于動感的藝術境界。
紗,成為了西方乃至全世界婚禮的一個標志。
20世紀20年代——回歸簡約
奢華的服飾之風,在20世紀初風靡不久,兩次世界大戰就先后爆發了。戰爭從根本上顛覆了人們的服裝設計風格。
一戰后的1920年代,女性社會地位的改變使得婚紗的裙擺越剪越短。為了節省資源,服裝的材料使用也隨之減少,“直切裙擺”款式增多,凸顯女性腰肢的高腰設計也被以舒適度取勝的低腰取代。
同時,婚紗的設計逐漸兼具了“舞裙”的功能,能讓新娘無需換下婚紗,便可以在婚禮的舞會上一展風采。
1939年爆發的二戰,導致物資普遍更加短缺。于是,在歐洲,放棄傳統婚禮成為了一種愛國行為,新娘的結婚禮服愈發趨于簡單樸素。
新娘如果想穿一件白婚紗,她可以向戰前已婚的姐妹借,或者選擇用布券換取一塊簡單的素色面料,自己來做。
許多雜志也順應潮流,開始教授自行剪裁技術,以幫助新娘們學會自己做簡便的禮服。
也是從二戰開始起,“租借禮服”這一行業在歐洲產生和發展。許多母親也會特意將自己的婚紗保留,當做傳家寶,傳給女兒當嫁妝。
20世紀50年代至今
20世紀50年代,奧黛麗·赫本、瑪麗蓮·夢露、格蕾絲·凱莉等美麗動人的女明星風靡整個年代。
婚紗在女明星們的熒幕演繹之下,成為一種高級時尚。大多數新娘都想穿得像銀幕明星一樣耀眼。
50年代后,婚紗設計也打破了傳統的大轉擺式裙設計,并吸取了流行時裝的設計特色,崇尚“少即是多”的設計原則。
剪裁和設計將各個年代的婚紗流行元素相結合,注重材質的現代感,避免復雜繁重。
上衣部分大多會裸露脖頸、肩背,裙子部分則根據喜好以及婚禮的形式,有多種款式,比如旗袍式、超短裙式、魚尾式等。
設計師們還創造出了一種組合式婚紗——將白天教堂婚禮與晚上宴請賓客所需的禮服相結合為一件,為新娘的換裝提供不少便利。
當下,婚紗的設計十分多樣與時尚,時裝元素與禮服完美融合。
婚紗通過女性人體曲線、薄、透、露、柔美、流暢、輕盈、端莊、含蓄、朦朧等特點盡顯人體美。
婚紗的多種款式
婚紗在款式上主要有A字型婚紗、直身婚紗、齊地婚紗、小拖尾婚紗、大拖尾婚紗。
還有蓬蓬裙型婚紗、連身婚紗、吊帶婚紗、抹胸婚紗、素面婚紗、珠繡婚紗、泡泡袖婚紗、公主型婚紗、貼身型婚紗、高腰線型婚紗等。
根據新娘的喜好與身材,總可以選擇出獨一無二、稱心如意的婚紗。
雖然由于歷史與文化的交流原因,中國的婚禮大多會選擇西式婚紗作為禮服,但中國的婚俗文化同樣源遠流長。
從伏羲氏制嫁娶、“女媧立媒約”開始確立雛形。
史書記載,我國從周代開始,就形成了完整的婚禮禮儀!吨芏Y》中,將結婚時間定為天地交合的黃昏時分。“昏禮”所用的“昏服”崇尚端正莊重,頗具神圣意味。
周代婚服
“昏禮”所用的“昏服”崇尚端正莊重,色彩遵循“玄纁制度”,即黑與紅相配。
新娘會戴著與真發混同梳編的“裝飾假發”,服裝的上衣下裳均為黑色,代表“專一”的意思。蔽膝是棕紅色,腰帶是黑色,鞋履為赤舃(即紅色復底鞋)。
秦代婚服
先秦的婚禮延續了周禮的黃昏舉禮,不舉樂,不慶賀,看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發之恩,并不認為“結婚"是一件可以喧鬧嘈雜的事情。
新人的下裳都鑲著黑邊,隨從一律著黑,迎親的馬車也漆成黑色。黑色五行屬水,水屬陰,同時,男為陽,女為陰,婚禮的一切都含有迎陰氣入家的含義。
漢代婚服
漢代婚服的款式為“曲裾深衣”,男女均可穿著。女裝通身緊窄,長可曳地,下擺一般呈喇叭狀,行不露足,充分顯現女性的文靜與優雅。
衣袖有寬窄兩種,袖口大多鑲邊。衣領為交領,領口很低,以便露出里衣。漢代時興穿“三重衣”,即穿幾件衣服就露幾層領子。
此外,漢代新娘還會以面紗遮羞,可以說是蓋頭的緣起了。
魏晉南北朝
魏晉南北朝,中國開始出現白色的婚禮服。據《東宮舊事》記載:“太子納妃,有白轂,白紗,白絹衫,并紫結纓。” 白衫不僅用做常服,也可當做禮服。
魏晉時期如此大規模地崇尚白色,且使用范圍之廣,與當時玄學盛行的“以無為本,反璞歸真、追求清新淡雅”的風尚有關。
唐代
在唐代以華麗為美的風尚之下,人們對婚服的選擇以“絳紅、青綠”等鮮艷的色彩為主,娶妻的人家彩燈高掛,喜氣洋洋,再也見不到一絲陰暗的色澤。
新郎、新娘常常按照“紅男綠女”的民俗籌備婚服。
新娘的裝扮被概括為“釵鈿禮衣”,即身穿大袖長衫與長裙,披帛,層數繁多,穿時層層壓疊,再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。
唐朝后期,這種繁復的婚禮服飾有所簡化,成為一般意義上的花釵大袖衫。貴族子孫迎娶可以使用冕服或者弁服,官員的女兒出嫁可以穿與母親的身份等級相符的命婦服,平民結婚也可穿絳紅色的禮服。
宋代
宋時的審美雖然崇尚簡約,但在婚禮上為表示對家庭血脈與兩姓聯姻的重視,延續了唐代的風格。
新娘的婚服是青色為主的,可以根據新郞的著裝佩戴鳳冠霞帔。
明代
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天下,明代開始整體上大致恢復唐宋制的漢人衣冠。
新娘會頭戴鳳冠,紅布遮臉,身穿真紅色大袖衣或者是圓領的女蟒服、大紅色褶裙。脖子戴項圈天官鎖,胸前掛照妖鏡,肩披霞帔,再跨個子孫袋,手臂纏上定手銀,腳穿紅緞繡花鞋。
明朝時男女的婚禮服裝是有所對應的,如果新郎穿的是深色衣服,新娘則要對應地穿真紅褙子、紅羅裙,假鬢花鈿。
在明代,漢族婚服形成了比較典型和成熟的造型,有很多婚禮習俗延續了下來。
清代
滿清入關之后,朝廷實行“剃發易服”,華夏衣冠盡毀。
清代的漢族新娘,通常會穿紅地繡花的襖裙或者旗袍,外面借穿誥命夫人專用的背心式霞帔,頭上戴簪紅花,拜堂時蒙上蓋頭。
民國時期
晚清末年的19世紀末、20世紀初,由于西方文化的傳入,中國沿海城市出現了西化的婚禮形式。民國初期,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基督教婚禮令國內無數青年女子仰慕不已。
于是,西式婚紗漸漸取代了舊式嫁衣。
五十年代——七十年代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,新娘會穿旗袍或紅襖裙作為婚服。
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,由于“革命伉儷多奇志,不愛紅妝愛綠妝”,結婚服又變成了藍色或者綠色的軍裝。新人大多手捧紅寶書,還會佩戴毛澤東像章。
八十年代后
改革開放后,國門打開,西式婚紗禮服繼民國之后,在中國再一次盛行,新娘穿著婚紗禮服,成為流行。
21世紀的到來,伴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,在結婚時穿上傳統的中國嫁衣,同樣成為了越來越多中國新娘的選擇。
無論是旗袍、龍鳳褂還是秀禾裝,追本溯源,中國婚服已經成為表現中國新人婚禮儀式感的重要元素。
和西式婚紗相比,中國嫁衣的經典吉祥美學意韻,也賦予了婚禮更多儀式感和文化傳承的意義。
除了婚紗,婚戒也是結婚、婚禮中的必備信物。
婚戒
結婚戒指起源于古埃及。
當時訂婚和結婚戒指同屬于契約的一部分。結婚戒指戴在新娘的無名指上,表示新娘對丈夫的忠誠與順從。古埃及曾一度出現戒指熱。
現代流行在婚禮上互換戒指;榍按饔沂譄o名指,婚后戴左手無名指,意為左手連心,可以心心相印。
因為在人的無名指上,有一根血管是和心臟相連的,對于廝守終身的戀人來說,把結婚戒指帶到無名指上就代表他們心心相印,心靈相通。
婚戒上最常見的寶石,非鉆石莫屬。
鉆石戒指
希臘文中,鉆石,ademas,代表不可征服之意,鉆石是云云寶石中最堅硬的一種。古羅馬人一直認為它代表生命和永恒,到了十五世紀更被認定為代表堅貞不渝的結婚象徵意義。
鉆石代表愛的宣言。
若鑲上三顆鉆石,代表的是ILOVEYOU;而五顆鉆石,代表的是WILL YOU BE MY WIFE?
鉆石的形狀也代表每個女士的性格:
Diamond
圓 形:代表嫻淑、梨形代表活潑。
方 形:代表謹慎。
心 形:代表想象力豐富。
卵 形:代表獨立而蛋形則代表事業心強。
珍 珠:代表六月的生辰石;亦是代表結婚十二周年的寶石。最早利用珍珠作飾品的是中國,后來到了中世紀更傳至羅馬,在十字軍東征時代,歐洲歷史更進入一個珍珠時代,并成為當年皇室專有寶石。它代表完美無瑕、矜貴、含蓄而典雅的像徵。
鉆石戒指作為最為時尚的選擇,在挑選鉆石時也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。
選擇鉆石時要注意“四C”原則,也就是:Cut—切工、Clarity—凈度、Color—色澤和Carat—克拉。
Cut——切工:鉆石的切工極其重要,直接影響到鉆石的價值。只有標準的切割方法,才能展現其璀璨的光芒,達到凈度和顏色的完美結合。切割后的鉆石一般為球體或圓錐體。切面有很多形狀,正方形、長方形、六邊形、圓形和橢圓形等,但最為流行的還是簡單的六邊形,其眾多切面能夠更好地展示出鉆石的光芒。
Clarity——凈度:鉆石結晶于地球深處地幔巖漿之中,歷經億萬年的地質變化,帶有各種天然印記。這些印記的顏色、大小、位置分布對鉆石的價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。鉆石的表面或內部往往會有瑕疵,例如氣泡、裂縫、羽狀紋等。瑕疵越少,鉆石的等級越高?傮w來說,鉆石的凈度依次分為五大級,十小級。
Color——色澤:鉆石的顏色,從珍貴的無色、罕見的淺藍、粉紅到常見的微黃不等。鉆石越透明無色,白光越能穿透,經折射和色散后更是繽紛多彩。顏色由D.E.F為透明無色,G-H為白色,I-J色會泛一點黃,K色以下黃色越來越深,而彩鉆的價格會比D色的白鉆貴幾倍。
Carat——克拉:鉆石的重量以克拉計。1克拉等于0.2克。一克拉分為一百分,如0.75分克拉又稱75分。重量相同的鉆石,會因色澤、凈度、切工的不同而價格相差甚遠。例如一顆2克拉的大鉆石如果切工不考究,形狀過時,氣泡多,凈度低的話就不能成為理想的選擇。而一顆僅1/2克拉重的鉆石,如果無色、凈度高且采用最流行的切工,會更令人喜歡,價格也不菲。
看了這么多關于婚戒與鉆石的故事,不知道你有沒有對戒指了解更多、對自己和愛人的戒指心動呢?
在當下這個時代,時髦的小仙女們早已知道了獲得專屬于自己的戒指的秘訣,那就是,定制戒指!
如果你還不知道該怎樣定制一枚屬于自己的戒指款式,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個來自天然鉆石協會的定制訊息分享!
當你定制珠寶時,你會對每一個細節都十分講究,包括對天然鉆石和金屬材質的選擇,還有那些對你來說很重要的設計細節。
如果選擇定制“訂婚戒指”,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可以注重戒指的每一個細節,并且加入一些個人的情感元素。
如果你有家族傳承的天然鉆石或珠寶,可以把它放進你的定制戒指里。還可以與你的珠寶商一起,看看如何讓戒托設計顯得更特別,可以考慮添加一些額外的珠寶或雕刻設計。
看過了定制的精彩,此時此刻,O姐對鉆戒的心動值不斷飆升!于是,O姐打算把這些壓箱底的寶藏戒指推薦給大家!讓戒指伴隨你甜甜的愛情與婚禮吧!
單品推薦
Tiffany & Co. 蒂芙尼
對鉆石品質有高要求的朋友們,大可以放心選購Tiffany & Co. 蒂芙尼鉆石戒指。
無論是對礦區的要求,還是對鉆石的甄選,蒂芙尼將嚴苛標準貫徹點滴細節,從而不斷為世人帶來華美出眾的鉆石。
六個精致鑲爪以宛若無形的姿態,將鉆石高高托起,使其光華盡顯,熠熠生輝。
蒂芙尼摯愛對戒,同樣以多元設計與材質,輝映每對戀人的個性喜好,致敬不同形式的真情諾言。
TASAKI
在意大利語中,LABELLO有花瓣的寓意。指間綻放的花瓣,開出濃情蜜意。
優美的櫻花金曲線勾勒出惟妙惟肖的美麗花瓣,為相愛之人開出以愛為名的花朵。
優質之選
如果你想在有限的預算中挑選適合自己的婚戒?不妨看看這些不到20,000元的優質之選。
MaBelle 瑪貝爾
1993年,時尚鉆飾品牌MaBelle瑪貝爾于中國香港成立。MaBelle瑪貝爾與美國鉆石品牌The Leo Diamond®合作,以專利的82琢面切割展現鉆石耀目光彩。
玫瑰狀切割鉆石搭配寓意深刻的婚戒設計,祝福兩人長相廝守,不離不棄。
切割工藝鑄就精致的單顆鉆石,低調簡約,不乏高級感。
無論是禮服還是戒指,都在愛情與婚姻的浪漫情懷之下,被賦予了“婚紗”與“婚戒”的神圣使命。
從今以后,以愛情之名,讓你的婚禮溫柔又閃閃發光吧!
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
責編 Slap Youkou
排版 撰文 Lulu
掃一下
距離潮咖只有這一步
微信關注OnlyLady
福利天天撒